气体分析仪使用过程中哪些因素会影响测量的稳定性呢?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。
一、环境条件、应用条件的影响、(样气除外)
1、工作条件
现场工作条件肯定超出参比工作条件(即仪器性能测试检验条件)。
也很可能严重超过仪器的额定工作条件,而且无法控制。这得在试制中多作深入客观的验证试验来预防,设计师心中一定要有数。仪器在工程应用中的性能一般都低于出厂检验时的性能。
2、仪器外观
易受运输、搬运时的震动、跌落而损伤,紧固件脱落,仪器调节件松动对影响性能。
3、气密性
安装后应检查气密性。
4、仪器的安全要求
雨,库房潮湿,安装环境湿度大,环境粉尘大,环境有腐蚀性气氛等,不但影响(降低)仪器的安全性能,而且会降低仪器的其他性能。
5、预热时间
仪器因绝缘性能降低等原因而使预热时间延长。
6、线性误差(±1%FS)
线性误差是仪器刻度曲线线性化之后的结果,是仪器的固有特性,一般无变化。
7、输出波动(±0.3%FS)
因样气流量波动大,电源电压、频率变化大,环境温度变化大,风速大,以及电磁干扰大,震动大等原因,输出波动可能增大许多,甚至使仪器工作不正常(严重故障)。
8、重复性误差(CV0.5%)
因输出波动增大而使重复性误差变大。
9、滞后时间、上升时间
取决于传感器对样气中被测组分的敏感程度,以及部件的死体积,一般不会变化。
10、零点漂移、量程漂移(±1%FS)
由于样气的品质可能失控,使气室被污染,传感器性能变化等原因,可能致使漂移增大,这可采取缩短校准周期的办法解决。现场的校准操作不正确会使仪器性能达不到出厂水平。
11、流量变化的影响(±0.5%FS)
样气流量不稳定造成偏差加大,以样气处理系统的稳压(或稳流)设计来克服。
12、干扰误差
干扰组分的干扰误差可以在设计阶段验证和评估。
水蒸气的干扰误差,可以借助有效的样气除水、除湿来克服。
干扰误差对微量分析影响大,分析系统设计应采取针对性的抗干扰措施。